赠少司寇曾前溪南还

世讲投情三十年,赤墀环佩共朝天。
羡君义气驱千古,愧我官联躐后先。
叠叠骊歌燕水北,悠悠云树剑江边。
满轮物色询黄发,龙卧东山未许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少司寇曾前溪南还》是明朝诗人张永明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对其南归的祝福。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张永明,字钟诚,号临溪,浙江乌程人,是嘉靖十四年的进士。他曾在芜湖知县任上,后升为南京刑科给事中。他的官宦生涯颇为传奇,曾弹劾张瓒、严嵩和严世蕃等权臣。最终因连劾多人被免官,晚年以文会友,创作了大量诗文。
  • 文学成就:《赠少司寇曾前溪南还》是张永明的代表作之一,其诗作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词原文
  • 落魄南来混客星,欲瞻卿月谒阶庭。
    批鳞殿上传封事,执法朝中纪御屏。
  • 谢傅东山营别墅,扬雄西蜀著玄经。
  • 即今霄汉虚台鼎,海上颙颙望典型。
  • 奉赠少司马王先生荣还注音版 [明]钟芳…茂绩铭周鼎,舆言起旦评。
  1. 诗词鉴赏
  • 该诗首联“落魄南来混客星,欲瞻卿月谒阶庭”描绘了诗人自己历经沧桑,南归途中的心境。他如同一颗漂泊的客星,渴望着与故人相见,共同仰望星空中的月亮。
  • 颔联“批鳞殿上传封事,执法朝中纪御屏”则展现了诗人在朝廷中敢于直言进谏的豪气,不畏权势,勇于揭露腐败现象。
  • 颈联“谢傅东山营别墅,扬雄西蜀著玄经”则赞美了诗人的才华和志向,如东晋时期的谢安(字安石)般潇洒风流,以及汉代扬雄所著的《太玄经》。
  • 尾联“即今霄汉虚台鼎,海上颙颙望典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美好祝愿,期待他能成为后世的典范。
  1. 文化解读
  • 历史背景:明代社会动荡不安,官场黑暗,许多正直的官员因此遭到排挤。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忧国忧民之情。
  • 主题思想: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诗人本人坚持正义、不随波逐流的精神追求。
  • 艺术特色:全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比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高远的思想境界。
  1. 社会影响
  • 文学价值: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和作家都曾借鉴或模仿此诗的写作手法。
  • 历史记载: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首诗被多次提及,成为了研究明代文人政治态度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
  1. 现实意义
  • 教育作用:这首诗可以作为文学作品来教育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和历史背景,增强文化自信。
  • 启示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深刻思考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关系,以及作为文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赠少司寇曾前溪南还》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深情厚意的诗篇,也是一部记录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历史文献。它让人们看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风采,也提醒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坚守道德底线,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