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午中秋登燕闱明远楼

月色平分夜,清光锁院秋。
彩毫开象纬,坛帜敞层楼。
霜肃宜鶱鹗,槎虚欲犯牛。
荒烟重摇落,涕泗一凝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庚午中秋登燕闱明远楼》是明朝文学家梁元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与创作背景
  • 作者信息:梁元柱,明代文学家,具体生平不详,其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
  • 创作背景:《庚午中秋登燕闱明远楼》的创作时间是明万历四十年(庚午年),即1610年的中秋节。此时正值国家内忧外患之际,诗人在中秋之夜登上明远楼赏月,感慨良多。
  1. 诗词原文与翻译
  • 原文:月色平分夜,清光锁院秋。彩毫开象纬,坛帜敞层楼。霜肃宜鶱鹗,槎虚欲犯牛。荒烟重摇落,涕泗一凝眸。
  • 译文:明月高悬,夜色平和;月光普照院中,显得格外清凉。笔尖上书写着天文的奥秘,旗帜飘扬在高高的城墙之上。霜降时节,适宜飞翔的大鹏,似乎要掠过牛星。四周烟雾缭绕,一片萧瑟,诗人不禁泪流满面,凝视着远方。
  1. 诗词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通过中秋佳节这个特定时刻,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通过对月亮、星辰、秋风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忧伤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 思想内容:诗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时代感,反映出作者对国家兴亡、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庚午中秋登燕闱明远楼》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明代社会动荡不安背景下的一个缩影,反映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