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钟台刘明府兼贺举子

汉家中垒业,父子世传经。
掌摘金茎露,光分太乙星。
趋朝衣傍紫,著论汗犹青。
预识论勋日,应卑麟阁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钟台刘明府兼贺举子》是明代诗人梁元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及其相关信息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梁元柱,明朝著名文学家,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因疏参东厂魏忠贤被夺官。梁元柱在政治生涯中曾遭受挫折,但他并未放弃文学创作。他于粤秀山麓构筑偶然堂,以诗歌抒发情怀。
  1. 诗词原文
    汉家中垒业,父子世传经。
    掌摘金茎露,光分太乙星。
    趋朝衣傍紫,著论汗犹青。
    预识论勋日,应卑麟阁名。
  2. 诗词翻译及赏析
  • 原文翻译:《寿钟台刘明府兼贺举子》这首诗描述了汉家世代传承的文化事业以及个人的志向和抱负。诗中的“掌摘金茎露”比喻了作者掌握重要的权力和资源,“光分太乙星”则意味着他的智慧和才能能够照亮他人。“趋朝衣傍紫”描绘了他对权力的追求,而“著论汗犹青”表达了他在学术上的执着和努力。最后两句“预识论勋日,应卑麟阁名”则展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看法,认为应该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和精神境界。
  • 赏析: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才华和志向的赞美,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诗中透露出作者对于权力、名利和道德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坚守。通过对这些主题的阐述,梁元柱展示了自己作为文学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 背景介绍
  • 《寿钟台刘明府兼贺举子》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个人经历紧密相关。梁元柱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但由于直言不讳地批判政治腐败而被贬官。这段经历使他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他也通过诗歌来激励年轻人追求知识和真理,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1. 艺术特色
  • 该诗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其精炼的用词和深刻的主题上。诗中的意象丰富,如“掌摘金茎露”象征着权威和地位,而“光分太乙星”则暗示了作者的智慧和才华。这些意象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深刻。此外,整首诗的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 写作风格:《寿钟台刘明府兼贺举子》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华。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朝时期的文化氛围和社会背景。

《寿钟台刘明府兼贺举子》是一首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五言律诗。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才华,也反映了明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文学的魅力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