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溪道中闻摘桑看火鸟声戏作歌

摘桑看火,休来聒我。我无成都之桑八百株,只有东海薄田数顷馀。
归来高卧先人庐,课儿朝耕暮读书。狂歌时复歌唐虞,尔来聒我将何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葛溪道中闻摘桑看火鸟声戏作歌”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的画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葛溪道中行采桑,摘尽柔枝绿未黄。”描述了诗人在葛溪道中行走采摘桑树的场景。这里的“葛溪道中”指的是一条通往田野的小径,而“采桑”则是古代的一种农事活动,通常与女子有关。诗人通过这个场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颔联“看火鸟飞来扑落花,翠羽红毛相间错。”继续描绘了诗人在田间看到的情景。这里的“看火鸟”指的是火红色的喜鹊,它们常常在树上跳跃,发出悦耳的叫声。诗人观察到喜鹊扑打着落在地面上的花,以及它们五彩斑斓的羽毛,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颈联“我笑欲随春草去,不知今夕是何年。”诗人在欣赏完美丽的风景后,产生了一种想要逃离现实的冲动。他想要像春天的草一样,随风飘散,去寻找新的生活。然而,诗人又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何时,这种矛盾的情感引发了诗人的思考。

尾联“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他认为人的生命如同没有根蒂的浮萍,随风漂泊,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这种感叹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幻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绘乡村生活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迷茫,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明快,富有节奏感,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