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先生百世豪,作易本义穷丝毫。
梦寐周文见康节,天地心髓难容逃。
遗韵流风在闽建,后学探求如对面。
建宁城中我老彭,心如朝阳眼如电。
味易膏腴却味梅,梅花消息易中来。
风霜摧改万物息,天地巳复生蓓蕾。
葩含萼裹春都具,雪涧冰崖是何处。
忽然绽破一两椒,总领杏桃千万树。
乃知一画微阳新,三十六宫都是春。
小无内兮大无外,孰能越此天地仁。
老彭味梅乃如此,岂云甘苦酸辛耳。
水曹何郎起山林,玩物适情在至理。
沉吟紫阳和梅篇,清馨齿颊欲流涎。
开门正与东风会,一轮皓月当青天。
味梅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味梅歌》是明代诗人张弼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坚韧与芬芳,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品质的高洁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张弼,字汝弼,号东海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他出生于成化二年(1466年),在明宪宗成化年间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兵部主事,并逐步升至员外郎。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由于直言进谏得罪了上司,最终被贬为南安知府,后来因故致仕还乡。
《味梅歌》的创作背景和内容体现了张弼对梅花特性的深刻认识和独特理解。诗中“紫阳先生百世豪,作易本义穷丝毫”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周易哲学的深刻理解和传承的意愿。这可能也反映了张弼本人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
《味梅歌》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其对梅花特质的形象描绘上。诗中的“乃知一画微阳新,三十六宫都是春。小无内兮大无外,孰能越此天地仁”等句,通过对梅花形态的细致刻画,展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特性,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至高地位。这种对梅花生命力的赞美,不仅是对自然美的颂扬,也是对人格力量的一种象征。
《味梅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追求。张弼通过这首诗,不仅传递了梅花的品质,也展示了自己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