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先生百世豪,作易本义穷丝毫。
梦寐周文见康节,天地心髓难容逃。
遗韵流风在闽建,后学探求如对面。
建宁城中我老彭,心如朝阳眼如电。
味易膏腴却味梅,梅花消息易中来。
风霜摧改万物息,天地巳复生蓓蕾。
葩含萼裹春都具,雪涧冰崖是何处。
忽然绽破一两椒,总领杏桃千万树。
乃知一画微阳新,三十六宫都是春。
小无内兮大无外,孰能越此天地仁。
老彭味梅乃如此,岂云甘苦酸辛耳。
水曹何郎起山林,玩物适情在至理。
沉吟紫阳和梅篇,清馨齿颊欲流涎。
开门正与东风会,一轮皓月当青天。
诗句解读和赏析:
- 紫阳先生百世豪,作易本义穷丝毫。
- 诗意: 紫阳先生(指朱熹)的学问博大精深,对《易经》的理解非常深入,达到了几乎不可企及的地步。
- 注释: 紫阳是朱熹的号,百世豪杰意指其学识超越时代而成为不朽之典范。”作易”即研究《易经》,”本义”指其深刻的含义,”穷丝毫”表明他的理解深入至极点,难以穷尽。
- 梦寐周文见康节,天地心髓难容逃。
- 诗意: 朱熹梦中见到周文王(周代的贤君),他的内心与天地同在,无法逃避。
- 注释: “周文”指周文王,孔子曾梦见周公,认为周文王能继承孔子思想并有所发展。”康节”可能是对周文王的尊称,表示其智慧非凡。”天地心髓”比喻周文王的思想深远且影响广泛。
- 遗韵流风在闽建,后学探求如对面。
- 诗意: 朱熹的思想和风范流传至福建和江西,学者们争相学习,仿佛面对面交流。
- 注释: “遗韵流风”指朱熹的学说和风度传播到各地,”闽建”指的是福建省和江西省一带。”后学”指后来的学者。
- 建宁城中我老彭,心如朝阳眼如电。
- 诗意: 建宁城内有一个名叫“老彭”的人,他的心像早晨的阳光一样明亮,眼神像闪电一样迅速。
- 注释: “老彭”可能是个名字,也可能是对某位学者的称呼。这里用朝阳和电来形容其内心的光明与敏锐。
- 味易膏腴却味梅,梅花消息易中来。
- 诗意: 虽然《易经》被看作是充满智慧的书籍,但其中的精华也在于梅花,它的消息总能适时到来。
- 注释: “味易”可能指《易经》中的智慧或哲理,”膏腴”形容食物甜美,此处用以形容书籍的丰富。”梅花消息”是指《易经》中关于梅花预示季节更替的意象,意味着时机成熟时,重要的信息会自然出现。
- 风霜摧改万物息,天地巳复生蓓蕾。
- 诗意: 自然界经历风霜的洗礼之后,万物都安静下来,预示着新的生机即将到来。
- 注释: “风霜”象征考验和变化,”摧改”意为改变。”万物息”指万物都在静静地休息,等待新的生命力量的到来。”天地巳复生蓓蕾”中的”已”字表明一切准备就绪,新的生长开始。
- 葩含萼裹春都具,雪涧冰崖是何处。
- 诗意: 花朵和花萼包裹着春天的一切美好,但雪涧和冰崖之间又隐藏着何等奇妙之处。
- 注释: “花”代表春天的象征,”含萼”指花蕾含苞待放的样子。”雪涧冰崖”形容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其中蕴含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或奥秘。
- 忽然绽破一两椒,总领杏桃千万树。
- 诗意: 突然间,一两朵辣椒(或某种花卉)绽放了,它的光芒似乎能够照亮千万棵树上盛开的杏树和桃子。
- 注释: “一两椒”可能是描述一种特别的花卉或者辣椒,它的开放象征着某种突破或启示。”总领杏桃千万树”则表达了这种花卉或辣椒带来的生机和活力,能够引领整个果园的繁荣。
- 乃知一画微阳新,三十六宫都是春。
- 诗意: 这是一幅描绘春天的画卷,每一笔都充满了温暖的阳光和新的气息。
- 注释: “一画”可能指绘画中的一笔或一种简单的表达方式,”微阳”即细微的阳光,象征希望与温暖。”三十六宫”在这里可能比喻为春天的宫殿或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沐浴在阳光之下。
- 小无内兮大无外,孰能越此天地仁。
- 诗意: 无论是多么微小的内部还是多么广阔的外部,都无法超越这个宇宙的仁慈与和谐。
- 注释: “小无内”与”大无外”相对应,强调无论内部还是外部都是有限的存在,没有绝对的界限。”孰能越此天地仁”是在说没有人能够完全超越这个宇宙的本质——它的仁爱是普遍的、无限的,超越了一切界限。
- 老彭味梅乃如此,岂云甘苦酸辛耳。
- 诗意: 老彭通过品味梅花来领悟生活的真谛,他的体验不是基于甘甜、苦涩、酸辣或其他感觉,而是内在的感悟和体验。
- 注释: “味梅”即品尝梅花,是一种静心修身的活动。”老彭”可能是一个名字,用来代表某个具有深刻生活哲学的人。”岂云甘苦酸辛耳”是对前文的一种反问,意思是说他的体验不是由外界条件决定的,而是由内心的感受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