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僻隐人居,田园一顷馀。
竞耕春暖后,酣睡晚凉初。
税薄食常足,时清身自舒。
儿曹樵牧暇,还课数行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耕隐》。以下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 幽僻隐人居,田园一顷馀。
- “幽僻隐人居”:形容隐居生活远离尘嚣,宁静而僻静。
- “田园一顷馀”:指拥有广阔的农田和土地,面积相当可观。
- 竞耕春暖后,酣睡晚凉初。
- “竞耕春暖后”:春天温暖时开始耕作。
- “酣睡晚凉初”:形容在傍晚时分,人们沉浸在凉爽的睡眠中。
- 税薄食常足,时清身自舒。
- “税薄食常足”:税收不多,食物充足。
- “时清身自舒”:在政治清明时期,人们身心放松,没有负担。
- 儿曹樵牧暇,还课数行书。
- “儿曹樵牧暇”:孩子们在闲暇时间进行樵采和放牧的活动。
- “还课数行书”:孩子们在空闲时阅读几页书。
翻译
幽僻的隐居处,田野辽阔有余。
春季来临才耕作,傍晚凉爽就安眠。
赋税轻,食物多,身体自然轻松舒适。
孩子们在闲暇时打柴放羊,偶尔翻阅几页书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面。诗人通过“幽僻隐人居,田园一顷馀”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广阔,而“竞耕春暖后,酣睡晚凉初”则反映了农民们在农忙季节辛勤劳作的情景。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理想状态的赞美。最后两句“儿曹樵牧暇,还课数行书”,则是对孩子们天真无忧的生活状态的描写,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教育理念,即重视读书学习,鼓励孩子们在休闲之余也要勤奋学习。整首诗既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他对和谐社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