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卞式之

昔年相见颜如玉,丝衣细鞶巾一幅。
今年相见□□苍,乌纱□□官袍绿。
却算东风十五回,旧话故情殊可掬。
嗟予诗债日积多,笔硕荒凉待催促。
都门摇手人南□,还有篇章寄黄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卞式之》是明代诗人江源所作,这首诗通过对岭南山水的赞美和对旧友归乡的深情厚意表达。江源,作为明代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多以咏史抒怀、山水田园为主题,充满了浓厚的文人墨客气息。

《送卞式之》中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卞式之行踪和归程的关切,也反映了他与卞式之之间深厚的友谊。诗中“振衣爱上番山秀,寻仙再游浮丘袖”等句子,不仅描绘了岭南的自然风光,更通过这些自然景观寓意了卞式之的志趣高远和对生活的热爱。

江源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处在宦海沉浮之时,他借用山水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借此机会抒发了自己对官场生涯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种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正是许多古代文人的共同心声。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送卞式之》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如将“毗陵卞式之”比作“有客恣游赏”,将岭南山水比作“番山秀”、“浮丘袖”,这些形象生动而富有诗意的描绘,使得整首诗歌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还赋予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从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角度来看,《送卞式之》作为明代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江源所处的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政治相对宽松,文人可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进行文学创作。同时,明代时期中国对外交流频繁,诗歌中融入了许多外来元素,展现了当时的开放和多元的文化风貌。

《送卞式之》不仅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的抒情诗,也是一幅展示明代岭南地区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的画卷。江源通过这首诗向人们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对于有兴趣探索古代文学的读者而言,这首诗提供了深入了解明代文化和社会环境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