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人种奇树,春远未知年。
马齿方如贝,龙涎不重烟。
丛根结瘴雾,积气含霜天。
自是山中味,何来玉案前。
莞香答和曹秋岳方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莞香答和曹秋岳方伯》是明末清初张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张穆(1607—1688以后)是明末清初广东东莞人,字穆之,号铁桥。工诗善画马,能击剑。壮年往还吴中,结交知名之士,后归隐罗浮山。其山水画作充满生气,年八十余,仍步履如飞。他的代表作有《铁桥山人稿》等。
《莞香答和曹秋岳方伯》的原文如下:
海人种奇树,春远未知年。
马齿方如贝,龙涎不重烟。
丛根结瘴雾,积气含霜天。
自是山中味,何来玉案前。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莞香”这一意象,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生活态度以及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首先,“海人种奇树,春远未知年”,诗人以海人种植奇特树木为引子,表达了对春天来临的期待和对时间的好奇,暗示了人生的漫长与不确定性。接着,“马齿方如贝,龙涎不重烟”,通过对马齿和龙涎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淡然与超脱。最后,“自是山中味,何来玉案前”,诗人以山中之味与玉案之前的生活对比,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山林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堪称张穆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莞香答和曹秋岳方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篇章。它不仅展现了张穆高超的诗歌技巧,更揭示了他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是研究张穆诗歌创作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