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娄原善见寄村庄诗

自缚柴扉面竹林,竹梢垂雨互升沉。
悬知伯子坐中意,却即宣尼川上心。
莞尔相延多野客,巍然端拥只云襟。
出门步步皆生意,山到鹅湖觉已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娄原善见寄村庄诗》是明代张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还透露出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下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张吉(1451—1518),明朝江西余干人,字克修,号翼斋,别号古城。他精研诸经及宋儒著作,曾言“不读五经,遇事便觉窒碍”。张吉的仕途颇为不顺,曾官至贵州布政使,但他并未因此满足,而是继续追求学术与道德上的完善。

  2. 诗歌原文
    自缚柴扉面竹林,竹梢垂雨互升沉。
    悬知伯子坐中意,却即宣尼川上心。
    莞尔相延多野客,巍然端拥只云襟。
    出门步步皆生意,山到鹅湖觉已深。

  3. 诗歌赏析:在这首诗中,张吉以简洁而充满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风景画。首联“自缚柴扉面竹林,竹梢垂雨互升沉”通过描绘自己亲手绑着柴门,面对着郁郁葱葱的竹林以及雨滴相互交织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时的从容与淡定。颔联“悬知伯子坐中意,却即宣尼川上心”,则巧妙地运用典故,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儒家经典《诗经》中的教诲相联系,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颈联“莞尔相延多野客,巍然端拥只云襟”,进一步描绘了与众多野客相聚的欢乐场面和高洁的志向。尾联“出门步步皆生意,山到鹅湖觉已深”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随着步伐的展开,周围生机勃勃的景象逐渐变得深远,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4.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张吉与娄原善之间的书信交流。娄原善寄给张吉一首诗,张吉对此作出了回应。这首诗就是张吉对娄原善诗的回复。这种书信往来不仅是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也是当时文人士大夫之间互动的重要方式。

《答娄原善见寄村庄诗》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张吉个人品格、学识和文化修养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学创作的特点,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人文精神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