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孙孚吉见赠二首

一别心知岁几更,天涯孤烛偶同明。
娟娟缺月寒方净,泯泯长河夜自倾。
迂拙士林怜我病,清忠当宁渴公名。
乡邦人物大司马,东序金镛喜再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孙孚吉见赠二首,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张吉的作品。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背景:张吉(1480年—约1530年),字子飞,号鹤江,明代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2. 诗词原文:一别心知岁几更,天涯孤烛偶同明。娟娟缺月寒方净,泯泯长河夜自倾。迂拙士林怜我病,清忠当宁渴公名。乡邦人物大司马,东序金镛喜再鸣。汉唐中叶敝纷更,不事纷更独有明。万里帆樯欣比载,百年葵藿誓同倾。
  3. 诗词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远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孤烛”和“长河”,象征着孤独和无尽的岁月,但诗人却以豁达的心态面对这一切,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4. 创作特色:张吉的诗歌创作注重情感与哲理的结合,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其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既体现了古典诗歌的传统特色,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
  5. 后世影响:张吉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且在后世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的作品对后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张吉的《次韵孙孚吉见赠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诗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