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塞无烽紫气浮,一时轩盖愧同游。
使星天地看仍聚,子夜招寻醉未休。
腊尽忽惊双鬓改,北来已是六年留。
丹心不假残杯力,醉倚空庭拂剑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绝塞无烽紫气浮,一时轩盖愧同游。
使星天地看仍聚,子夜招寻醉未休。
腊尽忽惊双鬓改,北来已是六年留。
丹心不假残杯力,醉倚空庭拂剑缑。
《壬申除夕偶成》是明代诗人戚继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品原文:
绝塞无烽紫气浮,一时轩盖愧同游。
使星天地看仍聚,子夜招寻醉未休。
腊尽忽惊双鬓改,北来已是六年留。
丹心不假残杯力,醉倚空庭拂剑缑。
作者介绍: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诸,山东蓬莱(今山东省蓬 莱市)人,祖籍安徽定远,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他曾任浙江参将,三十四年任浙江参将时成功抵御倭寇。在三十四年的抗击倭寇过程中,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气闻名于世。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朝嘉靖间,即公元1560至1566年间。戚继光当时担任浙江参将,在壬申年的除夕之夜,他独自饮酒赏月,感慨时光流逝,岁月催人老。此时正值冬日,大雪纷飞,而他的鬓发已斑白,这让他感到惊讶。同时,他也回顾了自己多年来在北方的抗战经历,深感国家安危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戚继光的《壬申除夕偶成》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更蕴含了深刻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生活、情感和国家命运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