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岭鹦鹉岩其二

侧身天地欲言难,故向空山戢羽翰。
雨后千林争起色,月中片石怯生寒。
更无金锁惊春梦,似有清音落暮滩。
一自边城留幻迹,陇西云树几凋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石塘岭鹦鹉岩·其二》是由明代诗人戚继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对该作品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戚继光:作为明朝著名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其诗作亦不乏佳作。他的诗歌多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个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悟。
  1. 诗词原文
  • 原文:侧身天地欲言难,故向空山戢羽翰。雨后千林争起色,月中片石怯生寒。更无金锁惊春梦,似有清音落暮滩。一自边城留幻迹,陇西云树几凋残。
  1. 诗词赏析
  • 意境深远:戚继光的这首《石塘岭鹦鹉岩·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及其带给人的深刻感受。诗中的“雨后千林争起色”与“月中片石怯生寒”两句,生动地刻画了雨后山林的生机勃勃和月下岩石的清冷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含蓄表达:诗人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如“一自边城留幻迹”,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个人经历的沉思;“陇西云树几凋残”,则表达了一种时光易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此诗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强盛时期,但诗人也不免感叹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命运。诗中的“一自边城留幻迹”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曾经活跃的地方,如今已不复当年之景,反映出诗人对故乡变迁的感慨。

戚继光的《石塘岭鹦鹉岩·其二》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富含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思的探索。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与品鉴,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