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桥成志喜

鞭石谁怜万里遥,忽看蛟室涌岧峣。
空中楼阁天骄遁,望里虹霓海若朝。
草合关前无牧马,月明溪畔有鸣桡。
富平曾识君王力,塞北今传第一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古北桥成志喜》是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对古北口潮河桥建成的赞颂,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这首诗体现了戚继光的军事才华和个人精神。《古北桥成志喜》中“鞭石谁怜万里遥”,形象地描绘了古北口潮河桥的壮观景象,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于边防将士的深情厚谊。这种豪迈气概不仅源于他的军事才能,还源自于他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如“忽看蛟室涌岧峣”等句子,生动刻画了古北口潮河桥的雄姿英发,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辽阔的边塞,感受到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古典诗词的魅力,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来抒发情感,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来看,《古北桥成志喜》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是明朝时期抗击倭寇的历史见证。戚继光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宁的渴望和保卫家园的决心。在康熙皇帝巡行热河时,也曾多次驻跸古北口,可见这首诗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古北桥成志喜》不仅展现了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英雄事迹,更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传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