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石谁怜万里遥,忽看蛟室涌岧峣。
空中楼阁天骄遁,望里虹霓海若朝。
草合关前无牧马,月明溪畔有鸣桡。
富平曾识君王力,塞北今传第一桥。
古北桥成志喜
戚继光笔下英雄气概,历史见证
- 鞭石谁怜万里遥
- 鞭石:以鞭石比喻万里之遥
- 谁怜:表达对万里之遥的哀愁与同情
- 蛟室涌岧峣:形容古北桥气势磅礴,如蛟龙般威猛
- 空中楼阁天骄遁
- 空中楼阁:描绘出桥梁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
- 天骄遁:天骄指北方民族,遁表示消失或隐匿
- 望里虹霓海若潮
- 望里:指远望桥梁下的景象
- 虹霓:彩虹般的桥梁
- 海若潮:形容海洋波涛汹涌,与桥梁形成鲜明对比
- 草合关前无牧马
- 草合:草木茂盛之地,象征边塞荒凉
- 关前:关口之前,边境地带
- 无牧马:没有战马嘶鸣,突显边防宁静
- 月明溪畔有鸣桡
- 月明:月光明亮,照亮了溪畔
- 溪畔:溪流边的景色
- 鸣桡:划桨声,象征人们忙碌的生活和对和平的向往
- 富平曾识君王力
- 富平:富饶的地方,也指富裕的人民
- 曾识:曾经认识或了解
- 君王力:体现君王的力量和治理能力
- 塞北今传第一桥
- 塞北:北方边陲地区,历史上战争频繁之地
- 今传:现在依然被传诵
- 第一桥:强调该桥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成就
赏析
《古北桥成志喜》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和宏大的建筑结构,展现了古北桥雄伟壮丽的气势和它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意义。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境界中。通过对鞭石、蛟室、空中楼阁等元素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示了桥梁的壮丽,还表达了自己对边疆安定、民族团结的深切情感。此外,诗中还体现了戚继光身为将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