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破秋寒洒背,霜沾露影侵床。玉笛几声今夜起,记来曲子霓裳。孤杵愁连村落,吹笳梦入潇湘。
铅水泻如清泪,江枫绚似红妆。啼雁半行芦荻老,晶晶波下横塘。往事思君一夜,明朝直欲回肠。
河满子 · 中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关于《河满子·中秋》的赏析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诗词作为表达情感和审美的重要载体,一直承载着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张草的《河满子·中秋》,作为元朝时期的作品,展现了作者对中秋佳节的独特感悟及深沉的情感。这首词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吸引了众多读者,而且通过对节日景象的生动描绘,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内涵。
首句“月破秋寒洒背,霜沾露影侵床”,便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冷的秋夜图景。月光如水,洒落于人与物之上,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又孤寂的氛围,使整个作品笼罩在一层淡淡的忧伤之中。紧接着,“玉笛几声今夜起,记来曲子霓裳”两句,则是通过音乐这一元素,进一步渲染了中秋之夜的气氛,使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和哀愁。
“孤杵愁连村落,吹笳梦入潇湘。”这两句则转向更广阔的视野,将乡村的宁静与远方的萧索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宏大而深远的意境。这种超越个人情感的社会背景描绘,赋予了整首词更深的历史感和哲理性。
“铅水泻如清泪,江枫绚似红妆。”此句更是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思巧妙融合,通过对比映衬,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人的内心世界的复杂。
结尾的“往事思君一夜,明朝直欲回肠”表达了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纠葛和深深的思念之情。这种对过往情感的追忆,既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
《河满子·中秋》不仅仅是一首描写中秋节夜晚景色的诗作,它更多地展示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情感的深刻思考与体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与情感抒发,张草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唯美又充满哲思的艺术形象,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感受传统文化韵味和精神世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