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归老清江为周判府作

官亭秋老柳依稀,有客投簪阙下归。
夜月重移通浦棹,春风还采故山薇。
宦情晓逐寒云散,乡思晴随旅雁飞。
悬想渝川明到日,高堂依旧舞班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人归老清江为周判府作”是一首明代曹义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诗句原文
    官亭秋老柳依稀,有客投簪阙下归。
    夜月重移通浦棹,春风还采故山薇。
    宦情晓逐寒云散,乡思晴随旅雁飞。
    悬想渝川明到日,高堂依旧舞班衣。
  • 译文注释
    (1) 官亭在秋天变得苍老,隐约可见的老柳树。
    (2) 有一位客人在朝廷的官亭中投下了他的簪子后返回了家乡。
    (3) 夜里月光再次移动到通往港口的水路上,春天里又采集了故乡的野菜。
    (4) 官场的名利像早晨的薄雾一样消散,对故乡的思念随着晴朗的天气和迁徙的大雁一起飞翔。
    (5) 想象着明年夏天回到故乡时,依然能见到堂上的舞女们穿着华丽的衣服翩翩起舞。
  • 赏析:《送人归老清江为周判府作》是明代诗人曹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离开京城、归隐山林的场景。首联“官亭秋老柳依依,有客投簪阙下归”描绘了秋天的官亭和一位归家的人物;颔联“夜月重移通浦棹,春风还采故山薇”则展现了夜晚的归途中的情景和春天采摘野菜的行为;颈联“宦情晓逐寒云散,乡思晴随旅雁飞”表达了官场的名利如清晨薄雾般消散,而对故乡的思念则随着晴朗的天气和大雁一起飞扬;尾联“悬想渝川明到日,高堂依旧舞班衣”则展望了未来的日子,希望故乡依旧美丽如初,家人依旧欢快地跳着舞蹈。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祝愿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1. 作品的背景与创作动机
  • 历史背景:明代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期,许多诗歌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感慨。
  • 创作动机:曹义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友人离开京城、回归故土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离乡背井的不舍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 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 意象的运用:诗中的“秋老柳”、“投簪”、“明月”、“春薇”等意象,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情感的表达:诗人通过对友人归隐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真挚流露是诗歌感人的重要因素之一。
  • 语言的精炼:曹义在这首诗中运用简洁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使整首诗读起来既流畅又富有韵味。

《送人归老清江为周判府作》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丰富内涵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明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作者对友情、自由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对于热爱文学的朋友来说,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