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中秋无月

九夏全无雨,中秋独结云。
阴晴终日变,明暗倏时分。
胜地谁开宴,良朋自失群。
飘摇金粟尽,把盏若为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乙未中秋无月》是明代诗人张拙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而著称,不仅在文学领域内受到赞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 诗歌原文
    九夏全无雨,中秋独结云。
    阴晴终日变,明暗倏时分。
    胜地谁开宴,良朋自失群。
    飘摇金粟尽,把盏若为醺。

  2.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乙未中秋无月》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诗中“九夏全无雨”,“中秋独结云”等句,形象地描绘了中秋节夜晚特有的气候和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幽静、清冷的夜晚之中。
  • 情感表达:诗人张拙借中秋之夜的阴晴变化、金粟飘散,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哀愁。通过“胜地谁开宴,良朋自失群”等句,展现了中秋节日的欢乐氛围与自己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思想内涵:《乙未中秋无月》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通过对中秋之夜的细致刻画,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种深沉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1. 作者简介
  • 张拙(约1586年—约1627年),字任天,号庸庵,小塔巷人。明代隆庆前后出生,是一个志于书法和诗词的文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作品却流传下来,成为后人研究的对象。
  1. 创作背景
  • 《乙未中秋无月》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经历的一种心境。当时可能正值社会动荡或政治变革之时,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了这首带有强烈个人情感色彩的作品。

《乙未中秋无月》作为张拙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它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在欣赏之余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次阅读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