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夏全无雨,中秋独结云。
阴晴终日变,明暗倏时分。
胜地谁开宴,良朋自失群。
飘摇金粟尽,把盏若为醺。
注释:
乙未中秋无月:乙未年中秋节没有月亮。乙未,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尚未出生。
九夏全无雨:夏天的九个月都没有下雨。
中秋独结云:中秋节独自凝结成云。
阴晴终日变,明暗倏时分:整个白天都是阴天,傍晚就变成晴天,太阳一落山,又立刻变成了黑夜,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胜地谁开宴,良朋自失群:好的聚会地点是谁开的?好朋友们各自离散了。
飘摇金粟尽,把盏若为醺:秋天的风吹过,树叶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但是最后都落得空空如也,拿着酒杯也不知道如何能醉倒。
赏析:
这是一首写中秋之夜的诗,描写了诗人在中秋之夜,看到天空中阴晴不定的变化,以及自己的孤独和无奈。
首联“九夏全无雨,中秋独结云。”描绘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画面,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等待中秋之夜的到来。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中秋之夜的期待和向往。
颔联“阴晴终日变,明暗倏时分。”则进一步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变化无常。整夜都是阴天,直到傍晚才变成晴朗的天气;太阳一落山,又立刻变成了黑夜。这种变幻莫测的景象,使得诗人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奈。
颈联“胜地谁开宴,良朋自失群。”则是对前两联的具体展开。中秋之夜,原本应该是团圆和欢乐的时刻,但诗人看到的却是朋友一个个离去的身影。这种失落感,使得诗人更加感到孤独和无助。
尾联“飘摇金粟尽,把盏若为醺。”则是诗人对整个夜晚的总结。金粟,即黄金般的落叶,飘摇在空中,最终都落得空空如也。诗人手持酒杯,却不知道如何能够醉倒在这美好的夜晚。这种无力感和遗憾感,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
这首诗以中秋之夜为背景,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