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何处避尘埃,步入深林暑气回。
尚有幽花随地放,何妨麋鹿隔溪来。
风生两腋频尝茗,愁破千重数举杯。
调合自能高百世,诗成还让建安才。

纳凉何处避尘埃,步入深林暑气回。

尚有幽花随地放,何妨麋鹿隔溪来。

风生两腋频尝茗,愁破千重数举杯。

调合自能高百世,诗成还让建安才。

注释:在炎热的夏天里,人们寻找一个可以避暑的地方。走进深林,热气被吹散,感到凉爽。周围有盛开的花朵和自由奔跑的麋鹿。微风吹过,我常常品尝着香茗,但忧愁的心情却难以排解。我的诗作已经创作完成,但我仍然谦虚地说自己比不上曹丕、曹植这样的文学大家。

赏析:这是一首写夏日避暑之作。首联点出“纳凉”之由,“避暑”二字已尽,“避尘埃”,则更见其处也。“步入”二字,又逗出下文。“入深林”三字,便觉暑气顿消。“尚”字一转,便见出所至之地。“幽花”、“麋鹿”,皆与“避暑”无涉,而诗人偏说有之,正因是“避尘埃”之所耳。“隔溪”二字,亦与“避暑”无涉,却见出所居之地。“风生”二句,乃就眼前景物而发,实为“避暑”二字所逼出。“两腋”,指双肩。“频频尝茗”,即时时饮茶也。此下“愁破千重数举杯”七句,乃就饮茶时所生之情事而言。前四句,写饮茶之景,次六句,写饮茶之情,以景衬情,情中有色,情中有景。

五、六两句写景。“风生”、“两腋”,皆属客观现象;“频尝茗”、“数举杯”,则是主观感受。这两句诗,把饮茶时的情景写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承上而来,写饮茶后的心情。“调合”、“自能”两句,是说自己能够调和感情,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成还让建安才”,意思是说我的诗作已经创作完成,但我仍然谦虚地说自己比不上曹丕、曹植这样的文学大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