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仙风甘水滨,苍松白石旧为邻。
华封此日三多祝,胪唱当年第一人。
诏拜彤廷红日近,筵开紫府彩衣新。
如翁矍铄真难得,洞口桃开岁岁春。
寿黄修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黄修撰》是张嗣纲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展现了明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与精神风貌,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作者简介:张嗣纲,字效忠,出生于清远。他少年时即怀大志,成年后隐居学习,不仅精研经史之学,还涉猎《六韬》《三略》等兵法典籍。张嗣纲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人生感慨为主,其诗作风格质朴而不失典雅。
诗句原文及译文:首句“闻道仙风甘水滨”描绘了诗人所居之地的环境之美,甘甜的水域伴随着仙风,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次句“苍松白石旧为邻”,则表达了作者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青松白云成为他的近邻。第三句“华封此日三多祝,胪唱当年第一人”,反映了诗人在仕途上的成就和荣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第四句“诏拜彤廷红日近”,展示了朝廷对诗人的崇高地位和权力的认可。最后一句“筵开紫府彩衣新”,则描绘了诗人在宴会上的风采,以及他所获得的荣誉和赞美。整首诗洋溢着诗人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
作品赏析与评析: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较高的评价,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富有深意。张嗣纲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变迁的独到见解。
创作背景:张嗣纲的创作背景是在明神宗万历年间。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发展,政治相对稳定但也不乏动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张嗣纲的诗歌创作既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也折射出时代的精神面貌。
张嗣纲的《寿黄修撰》不仅是一首诗词的展现,更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