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望且长吁,满目蓬蒿起白狐。
后葬每惭非五鼎,前丧遗恨在三虞。
烟凝谷口疑魂聚,露滴松梢带泪濡。
但得先灵安马鬣,相逢何必论堪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青山一望且长吁,满目蓬蒿起白狐。
后葬每惭非五鼎,前丧遗恨在三虞。
烟凝谷口疑魂聚,露滴松梢带泪濡。
但得先灵安马鬣,相逢何必论堪舆。
《葬后有感因示诸弟侄》是明代张嗣纲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他晚年时期。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生死离别的深刻感悟,也展现了其文学成就和思想深度,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首诗:
在深入探讨了《葬后有感因示诸弟侄》的多方面内容后,不难发现,这是一首集思想性、艺术性和历史性于一体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死亡和宇宙的深刻洞察,也是明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深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