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秀山五层楼

画省尊居粤秀山,层楼迥出彩云间。
三江合抱归南海,五岭遥连接北关。
人近仙踪多紫气,座悬帝阙觐彤颜。
知君铁砚非长事,投笔封侯又一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粤秀山五层楼》是明代诗人张嗣纲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广州越秀山上的五层楼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作者张嗣纲,明朝时期的文人。尽管具体生平资料不多,但其诗作《粤秀山五层楼》展现了其文学才华和对广州地区文化的深刻理解。
  1. 诗歌原文
    画省尊居粤秀山,层楼迥出彩云间。三江合抱归南海,五岭遥连接北关。人近仙踪多紫气,座悬帝阙觐彤颜。知君铁砚非长事,投笔从戎志未阑。

  2. 诗歌解析

  • 画省尊居粤秀山:这里的“画省”指的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而“粤秀山”则是指风景优美的越秀山。这表达了诗人对政治中心与自然景观结合之美的赞美和向往。
  • 层楼迥出彩云间:描述了五层楼高耸入云的景象,给人以雄伟壮观的感受。彩云间的比喻,增加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 三江合抱归南海:这里的三江可能指珠江、北江和东江,它们共同环绕着南方的重要城市广东,象征该地区的地理优势和历史地位。
  • 五岭遥连接北关:五岭指的是南岭山脉,连接着中国南方和北方的边界,这里暗示了越秀山在地理上的重要位置。
  • 人近仙踪多紫气:紫气通常与仙境联系在一起,此处形容人们靠近此地时,常能感觉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 座悬帝阙觐彤颜:帝阙指皇帝所在的宫廷,彤颜代指皇帝的容貌,意味着诗人站在五层楼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皇帝的身影,感受到皇权的威严。
  • 知君铁砚非长事,投笔从戎志未阑:表达了诗人虽然从事文职工作,但内心仍有从军报国的理想未实现。铁砚代表文人的坚韧不拔,投笔从戎则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国家安危的关注和责任担当。

《粤秀山五层楼》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历史、文化和政治的深刻感悟。作为明代文学作品,它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文人的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