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邓尚龙贺新竖旗竿之作

潜名避世入山中,木石之居自不同。
岂为弃官垂五柳,却缘先宦树孤松。
村边组帛非鸿雉,洞口旄竿起蝀虹。
莫笑我家犹混俗,他年赤帜不如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邓尚龙贺新竖旗竿之作》是明代张嗣纲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与创作背景
  •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后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1588)、二十二年(1594)、二十五年(1597)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享年八十有五而卒。他的作品《戈馀诗草》二卷,反映了其丰富的文学造诣,其中《和邓尚龙贺新竖旗竿之作》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1. 作品原文及解析
  • 《和邓尚龙贺新竖旗竿之作》的全文如下:“潜名避世入山中,木石之居自不同。岂为弃官垂五柳,却缘先宦树孤松。村边组帛非鸿雉,洞口旄竿起蝀虹。莫笑我家犹混俗,他年赤帜不如公。”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淡泊,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才华和谦逊。
  • 首句“潜名避世入山中”直接点明了诗人选择隐居的生活态度。次句“木石之居自不同”则进一步描绘了其简朴的居住环境,与世俗的不同。第三句“岂为弃官垂五柳”表明虽然远离官场,但并未放弃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第四句“却缘先宦树孤松”则通过“树孤松”比喻自己虽已离任,却仍保持高洁的品格。第五、六句“村边组帛非鸿雉,洞口旄竿起蝀虹”,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衬托诗人超脱尘世的心态。最后一句“莫笑我家犹混俗,他年赤帜不如公”更是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自信和豪情。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张嗣纲的这一首诗不仅是其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也反映出了当时文人对于仕途和归隐的不同看法。在明代社会背景下,张嗣纲的这种生活选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体现了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的精神风貌。

张嗣纲的《和邓尚龙贺新竖旗竿之作》不仅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