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舟中即事

浪游淹岁月,转觉鬓毛斑。
舟楫飘零苦,关河去住艰。
停云思故国,贳酒破愁颜。
芳草江南绿,王孙几日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春舟中即事》是一首由宋代学者叶采创作的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叶采(1167—1240),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他的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尤其擅长诗词。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叶采的诗歌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他的学术成就也为后世所景仰。他的作品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2. 诗作原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3. 诗句解析

  • 双双瓦雀行书案:这里的“双双瓦雀”指的是瓦雀在书房的书案上来回行走,形象地描绘了读书人全神贯注于书案的情景。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既展示了书房的宁静,也通过瓦雀的动态,增添了一种生动的气息。
  • 点点杨花入砚池:这句诗则通过杨花飘落的场景,进一步衬托出读书人沉浸在书中无法自拔的状态。杨花如同时间的见证者,静静地落在砚台中,见证了读书人与书本的深厚情感。
  • 闲坐小窗读周易:此句表达了读书人在闲暇时刻,安静地坐在小窗旁边阅读《周易》。《周易》作为一部深奥的经典,需要用心去感悟其内涵,而叶采在此选择了这一古籍作为研究对象,可见他对古典文化的尊崇和热爱。
  • 不知春去几多时:最后一句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春天虽然已经过去,但读书人的专注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有所改变,他依然埋头于书海之中,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这一句既是对春天离去的无奈感叹,也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体现,即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暮春舟中即事》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对于学问和自然的态度,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