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李孟豳中丞寿四绝

十日书云后,窗中影渐长。
好将五色锦,为补舜衣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李孟豳中丞寿四绝》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张以宁创作的一组五言绝句,旨在表达对李孟豳中丞的深厚祝福。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张以宁(1302—1370),字志道,号翠屏山人,福建古田人。元末明初诗人。他于元泰定四年(1327)进士,至正间官至翰林侍读学士。
  1. 原文赏析
  • 其一:“十日书云后,窗中影渐长。好将五色锦,为补舜衣裳。” 这里,“十日书”可能指的是书信,“窗中影渐长”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思念之情。而“五色锦,为补舜衣裳”,则暗指用五色锦绣来制作衣服,寓意着用精美的物品来表达对他人的祝福。
  • 其二:“春信到琴边,声成意已传。须裁太古曲,天上和虞弦。” 此诗表达了春天的消息传到琴边,声音已经传达了心意,需要裁剪出古代的乐曲,与天上的乐音相互和谐。
  • 其三:“清晓写诗成,飞英点玉觥。为传梅信好,闻早入调羹。” 清晨时创作诗歌完成,用飞溅的梅花花瓣点缀玉制的酒杯。传递消息给梅子,让它早早地进入调味的菜肴。
  • 其四:“暖到牙签早,芸香已报春。凤毛新可喜,临得晋书真。” 这里的“暖到牙签”可能意味着温暖已经到了极致,而“芸香”暗示着春天的气息已经来临。同时,还提到了“凤毛”,可能指的是凤凰的羽毛,象征着吉祥和美好。
  • 其五:“张以宁(1302—1370),元末明初诗人。字志道,号翠屏山人,福建古田人。元泰定四年(1327)进士,至正间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洪武初,任侍讲学士。其诗清健,著作有《翠屏集》等。” 。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这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每一句都紧扣主题,没有多余的修饰,使得整首诗更加凝练有力。
  • 意境深远:虽然诗中的意象相对简单,但通过这些意象的巧妙组合,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情感真挚:这组诗歌充满了诗人对友人或恩人的深深敬意和祝福,体现了他对友情和友谊的重视。
  1. 文化意义
  • 友情颂扬:这组诗歌不仅是对友人的赞美,更是对友情的颂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朋友之间的互助、互敬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
  • 时代反映:通过对这组诗歌的阅读,可以了解到元末明初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贺李孟豳中丞寿四绝》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元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其中的一些诗句,如“好将五色锦,为补舜衣裳”等,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被广泛传颂和引用。
  • 后世影响:这组诗歌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和文人都将这组诗歌作为研究元代诗歌的重要资料之一。

《贺李孟豳中丞寿四绝》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意义的杰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元代诗歌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