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石钟山望庐山

庐岳亭亭翠万重,悬泉千尺挂飞龙。
石钟山下江如镜,映出青天五老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石钟山望庐山》是明代诗人张治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
  • 生平经历:张治,字文邦,号龙湖,湖广茶陵人,明代著名诗人。他出身显赫家族,曾中进士并历任南京吏部尚书等职,为官期间颇有政绩。
  1. 诗歌原文
    庐岳亭亭翠万重,悬泉千尺挂飞龙。
    石钟山下江如镜,映出青天五老峰。

  2. 作品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庐岳亭亭翠万重”形容庐山山峰高耸、绿意盎然的景象,给人以深远和宁静之感。“悬泉千尺挂飞龙”则以飞流直下的瀑布来形容庐山的水势雄壮,形象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
  • 意象运用:诗人巧妙利用“青天五老峰”这一自然景观,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暗示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担忧和对时局的关注。
  1. 写作背景
  • 历史背景:张治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当时天下太平,但社会矛盾和财政问题逐渐显现。他深感民间疾苦和社会不公,常常以忧国忧民的心态表达自己的情感。
  • 时代氛围:明中期以后,官场腐败、财政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张治通过创作来抒发自己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忧虑。
  1. 作品影响
  • 文学价值:《登石钟山望庐山》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思想,使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后世评价:历代文人学者对这首诗评价甚高,认为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赞美,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注。

张治的《登石钟山望庐山》不仅是一首描写庐山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思想感情和深邃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展示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沉的情感世界。这首诗不仅是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