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着登山屐,寻幽续胜缘。
危桥依峭壁,斜树引疏烟。
溪静鹿群饮,云闲鹤自眠。
闻钟知有寺,吾意欲逃禅。
山行寻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家玉并非文学作品《山行寻寺》的作者,而是一部五言古诗的作者。张家玉(1615—1647),字元子,号芷园,是广东东莞人,他是一位明朝时期的文人,以诗文著称。
张家玉生于明朝崇祯六年癸未年,即公元1643年,当时他只有十九岁,便考取了秀才。在之后的科举考试中,他二十二岁便中举,成为进士,此时他年方二十九岁。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留下了不少作品。张家玉在崇祯十六年癸未科中进士,成为了一名官员,但他并未满足于官场生涯,而是选择了南归。在他南归之后,又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变迁,包括劝降李自成、劝说隆武帝登基、参与监军等,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功。
张家玉的作品风格豪放不羁,其诗歌多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在《山行寻寺》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自己登山行走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宁静的山林秋色图景,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透露出诗人高洁的情怀与旷达的人生追求。
张家玉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而且他的政治生涯同样充满了波折与挑战。他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背景下,以其独特的文学成就和人生经历,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山行寻寺》作为张家玉的作品之一,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不容忽视。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鉴赏,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还能进一步理解和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