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避地徵兵

惨惨西风动客衣,伤心回首月明时。
皇天有意应相福,白刃无情亦不辞。
昔日边疆喧战马,于今邑里竖旌旗。
功成何日酬明主,再见垂衣驭四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夜避地徵兵》是明代诗人张家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月夜避地徵兵》的作者名为张家玉,字元子,广东东莞人。在明代的历史中,张家玉是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他的生平经历了从科举到战场再到政治舞台的转变。崇祯十六年,他进士及第,但随后因劝降李自成而被俘,并在失败后南归。在永历帝时期,他曾被任为兵部尚书,并曾联合草泽豪士组织乡兵,参与抗击清军。然而,最终他因为被清军围困而投水自尽,结束了自己动荡却充满英雄气概的一生。其作品多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生活状态。

  2. 诗歌原文:惨惨西风动客衣,伤心回首月明时。皇天有意应相福,白刃无情亦不辞。昔日边疆喧战马,于今邑里竖旌旗。

  3. 诗歌赏析:《月夜避地徵兵》通过描写一个战士在月夜中的心理活动和对过去的回顾,表达了一种悲壮的情绪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中的“西风”不仅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而“伤心回首月明时”则透露出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通过对历史变迁的描述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月夜避地徵兵》不仅是明代文人张家玉个人的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宝。通过深入解读这首作品,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深邃内涵和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