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夜月

霜满空林红叶稀,卷篷秋露欲沾衣。
水鸟夜寒栖不定,双双偏掠客船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江夜月》是明代诗人张家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展现了一幅秋天夜晚的江边景色。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张家玉,字元子,明末清初广东东莞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文人,曾劝降李自成的将领自成,但最终因失败被俘并南归。后来,在清朝建立后,他被授以翰林侍讲等职,最后在力竭投水身亡。
  1. 诗歌原文
    霜满空林红叶稀,捲篷秋露欲沾衣。
    水鸟夜寒栖不定,双双偏掠客船飞。

  2. 诗句解析

  • 霜满空林红叶稀:描述了秋天树林中的霜白覆盖,使得树木上的红色叶子显得稀少。这句诗通过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深秋时节的凄凉氛围。
  • 捲篷秋露欲沾衣:描绘了秋夜里露水浓重,仿佛要滴湿衣服的情景。这里的“露”不仅指自然界的露水,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
  • 水鸟夜寒栖不定:表达了水鸟在寒冷的夜晚里栖息不安稳的状态,可能因为环境的寒冷或是因为内心的不安。
  • 双双偏掠客船飞:描述了水鸟频繁地掠过停泊在岸边的小船,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孤独漂泊生活的感慨。
  1. 情感表达
  • 这首诗整体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对秋夜江边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1. 艺术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霜雪覆盖的林间、秋露的清凉以及水鸟的动态,形成了丰富的视觉和感觉对比,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 象征:霜白象征着纯洁与凄凉,水鸟掠过客船则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漂泊。这些意象都富有深意,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1. 文化意涵
  •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秋江夜月经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怀才不遇之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张家玉的《秋江夜月》也不例外,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真实写照。
  1. 历史影响
  • 《秋江夜月》作为明代的一首七言绝句,虽然篇幅不长,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却是深远的。它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也为后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思考角度。
  1. 当代传承
  • 在当代,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秋江夜月》所表达的那种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秋江夜月》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作,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每一位热爱文学和传统文化的人深入研究和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