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溪逢袁生饮

范蠡湖边一棹回,偶逢袁绍最深杯。
浮萍散雨凉风至,高树排云明月来。
浮白且谋今夜醉,栖乌不问故宫哀。
相将共选溪头石,乍可披裘作钓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越溪逢袁生饮》是明代张元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各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背景
  • 张元凯,字左虞,明苏州吴县人,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后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
  1. 诗歌原文
    范蠡湖边一棹回,偶逢袁绍最深杯。浮萍散雨凉风至,高树排云明月来。 浮白且谋今夜醉,栖乌不问故宫哀。相将共选溪头石,乍可披裘作钓台。

  2.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描绘,如范蠡湖边的景色、浮萍和雨、高树与明月等,营造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 情感表达:表达了诗人在人生低谷时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和自在。
  • 修辞运用: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事纷扰的超然态度。
  1. 历史影响
  • 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1. 文化价值
  • 作为明代文学作品,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价值。
  1. 现代意义
  • 在现代社会,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安宁。
    《越溪逢袁生饮》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精神世界,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