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焚

已自伤余烬,何劳厨传灾!
早应防厝火,空复冀燃灰。
鼎俎浑轻掷,盘盂且尽隤。
明朝添菜色,那得爨烟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庖焚》是明代诗人张煌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展开详细分析:

  1. 作者简介
  • 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生于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祖籍浙江省宁波市鄞县。他是明末抗清名将,南明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因反对清朝而闻名。
  1. 作品原文及注释
  • 已自伤余烬:表示自己已经受到了损害或损失,感到痛苦。
  • 何劳厨传灾:意味着无需担忧火灾,因为已经没有厨房可以遭受火灾。
  • 早应防厝火:建议应该提前预防火灾。
  • 空复冀燃灰:徒然地希望能够扑灭已经形成的火灾。
  • 鼎俎浑轻掷:形容食物在战乱中的随意丢弃。
  • 盘盂且尽隤:餐具也随着食物被弃置。
  • 明朝添菜色:指战后的百姓生活得以恢复,人们能吃上新鲜的蔬菜。
  • 那得爨烟开:意味着战争结束后,炊烟才能再次升腾。
  1. 作品赏析
  • 《庖焚》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破坏和人民苦难的同情,还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诗中通过描述战争对日常生活的破坏以及对战后生活的期盼,反映了作者深刻的忧国忧民之情。
  •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而富有力量,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传达出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其质朴的风格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感以及对未来和平生活的向往。
  • 从文学角度来看,《庖焚》作为张煌言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卓越的诗歌才华与深沉的爱国情操。它不仅是张煌言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社会矛盾和历史变迁的真实写照。

《庖焚》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描绘了战乱与和平交替的历史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情感的流露。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史、文化以及个人情感表达有着重要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