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朱闻玄少宰

风流名节总相兼,冰鉴高从北斗瞻。
老去汉臣犹避莽,归来陶令本名潜。
一官直与夔龙并,七尺甘随豺虎歼!
试向星辰还听履,炎轮应为返西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朱闻玄少宰》是张煌言所作的一首诗,展现了他对于历史、政治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张煌言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在南明灭亡后,张煌言曾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并一度成功收复南京。然而,在顺治二年(1645年)南京失守后,他的抵抗并未能持续下去,最终被清军击败。这一历史事件给张煌言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也使他对当时的政治局势和道德标准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诗中“风流名节总相兼,冰鉴高从北斗瞻”表达了作者对人物品质的高度赞扬。张煌言认为,一个理想的政治家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他引用了“冰鉴”一词来形容一个人的清明正直。在诗的下两句中,作者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立场: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一个真正的英雄也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地抗争到底。

诗中的“老去汉臣犹避莽,归来陶令本名潜”则反映了作者对过去历史的反思。张煌言曾在南明时期担任兵部尚书,但当他看到自己的国家被清军所灭时,他选择了放弃抵抗,这让他深感痛心。他借用古代隐士陶潜的故事,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只有在隐居生活中才能真正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诗的最后一句“试向星辰还听履,炎轮应为返西崦”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的憧憬。他相信,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光明终将取代黑暗。这里的“西崦”是指西边的夕阳,象征着黄昏或结束的时刻,暗示着无论当前环境多么黑暗,总有希望和机会等待着人们。

《挽朱闻玄少宰》不仅展现了张煌言的个人情感和历史观,也体现了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深度。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张煌言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