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周学秀才

炎荒屈指几英才,月旦评归周学来。
准拟明秋蟾桂折,俄惊此日玉山颓。
诗书声绝灯花落,天地愁分猿鹤哀。
正气不随今日散,梅花依旧占春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李周学秀才》是明代诗人张天赋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友人李周学才华早逝的哀悼之情。以下是这首诗的具体内容:

  1. 作者介绍
  • 张天赋(一四八八—一五五五),字汝德,号叶冈,别号爱梅道人。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
  1. 诗词原文
    炎荒屈指几英才,月旦评归周学来。
    准拟明秋蟾桂折,俄惊此日玉山颓。
    诗书声绝灯花落,天地愁分猿鹤哀。
    正气不随今日散,梅花依旧占春魁。

  2. 诗词赏析

  • 意境与情感:此诗通过描绘李周学的才华与逝去的命运,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不舍。诗中的“炎荒屈指几英才”和“月旦评归周学来”,透露出诗人对李周学才华的赞赏和怀念之情。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多种意象,如“蟾桂”、“玉山”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加深了对李周学命运的感伤和无奈。
  • 主题深刻:诗的主题在于悼念李周学,同时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人在表达哀悼之情的同时,也展现了一种超越生死的情感力量,即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和赞美。

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明代文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才华的尊重。张天赋通过这首《挽李周学秀才》,不仅表达了对好友的深切悼念,同时也展示了明代文人的文化素养和高尚情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