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荒屈指几英才,月旦评归周学来。
准拟明秋蟾桂折,俄惊此日玉山颓。
诗书声绝灯花落,天地愁分猿鹤哀。
正气不随今日散,梅花依旧占春魁。

【解析】

题干中“格式要求”指明了答题方向。第一句是全诗的第一层,第二句到第八句是第二层,第九句是全诗的最后一层。第一层是说李周学才华横溢;第二层是说李周学将如蟾月之折桂、玉山之崩颓;第三层是说李周学已身死名落;第四层是说李周学虽已身死名落,但正气不散;最后一联是说梅花依然傲雪盛开。

【答案】

(1)李周学:即李商隐的侄子,字周学,唐代著名学者。

(2)“炎荒”两句:指唐朝灭亡后,中原沦陷为金人所据(或称“燕云十六州”),故称中原大地为“炎荒”,这里以唐亡喻国破家亡,人才被埋没在战乱之中,屈指算来屈指可数的几个英才。

(3)“月旦评归”两句:指李周学因与权贵不合而遭贬斥。按月旦评,谓品评人物优劣。周学因与当权的李德裕意见分歧而被贬谪。

(4)准拟:打算。明秋:指秋天。蟾桂折:传说八月十五日月亮中出现蟾蜍,有桂树,人登此树可升天。

(5)俄惊:俄然之间。玉山颓:指诗人自己。玉山,传说中的神山名,比喻高峻的山峰。

(6)灯花:灯芯结的花纹。

(7)天地愁分猿鹤哀:形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悲凉景象。猿鹤哀,《世说新语·言语》中有“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见前堂素墙上,乃叹曰:‘今岁不见明月,真是可惜!”因起视古画,图中有人戴安道(谢安)及远公(王羲之),不觉屐齿相击,顾睨极情(情态极为动人)。时弟子进酒,歌伯牙(钟子期)故事(伯牙绝弦摔琴而歌),至“断弦”(琴断了弦)处,抚琴者泪下。

(8)正气不随今日散:意指正直的精神和节操不会随着时代而消失。

赏析:

本诗是一首吊念李周学的挽诗。作者李商隐是李周学的叔祖父辈,他与李周学关系密切,所以这首挽诗写得十分感人。

首联先从李周学的才智说起。炎荒,指中原沦陷,李商隐曾作《北齐书.武成帝纪论》,对当时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作了尖锐的批评。屈指几英才,指人才被埋没在兵荒马乱之中。“几”字,既表示数量不多,又含有惋惜的意思。

颔联紧承上文,说李周学将如蟾月之折桂、玉山之崩颓。“准拟”一词,表明了李商隐对李周学的殷切期望。“明秋”指秋天,“蟾桂折”典出汉乐府《古诗》:“蟾蜍薄蚀不成圆,桂树飘香独自鲜。”

颈联转入对李周学命运的描写。李周学已身死名落,但正气不散。这里化用了李白《赠孟浩然》的诗句:“欲舒凌云笔,恐拂太山松。”意思是李周学虽有大才,却因受奸臣陷害,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尾联宕开一层,说虽然李周学已被迫害致死,但其精神永存。梅花依旧占春魁,暗用陆游《卜算子·咏梅》的名句:“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意思是说梅花仍然傲雪绽放,不受外界影响,表现出一种坚贞不屈的崇高精神。

这首诗通过对李周学才华的赞颂、对他不幸遭遇的同情,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深切哀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