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朱楚英

北来乡思漫能禁,寒尽燕方雪正深。
日下啼猿惊泣玉,眼中流水忆鸣琴。
浮生误觉邯郸枕,缓颊惭多相国金。
明日定堪重献策,长沙已动贾生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答朱楚英》是明代诗人张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人简介
  • 张羽,字凤举,号东田,明泰兴人,弘治进士,官至四川参政,以工诗著称于世。
  1. 创作背景
  • 张羽在正德年间由淳安知县升任御史,疏劾刘瑾,声名大噪。后来嘉靖初年,他起复为四川参政,但终官河南左布政使,期间著有《东田遗稿》。
  1. 作品原文
    北来乡思漫能禁,寒尽燕方雪正深。
    日下啼猿惊泣玉,眼中流水忆鸣琴。
    浮生误觉邯郸枕,缓颊惭多相国金。
    明日定堪重献策,长沙已动贾生心。

  2. 作品鉴赏

  • 意象丰富:《次韵答朱楚英》中,诗人通过描绘“燕山积雪”的景象,展现了北方边塞的寒冷和孤寂,同时“啼猿”、“流水”等自然元素,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用典巧妙:诗中使用了“邯郸枕”的典故,暗指自己官场沉浮如同邯郸之梦,而“相国金”则反映了作者因直言进谏而受到的责难。

《次韵答朱楚英》不仅展示了张羽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国家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回应,更是诗人个人情感和思想的真实流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