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思逢秋自不胜,忽看书札恨翻增。
遥知雨绝林塘静,独坐高斋似定僧。
寄兰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兰室》是元末明初诗人张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张羽,元末明初的江西九江人,字来仪,以字行更为人所熟知,后更名为张附凤。在元末避乱期间,他选择隐居湖州,并被推举为安定书院的山长。后来他迁往吴中,并与高启等成为诗友。明初时期,尽管被征至京师,但最终因为某些原因未能出仕。他的一生充满波折,曾在洪武四年被征至京师,但在廷对称旨时却遭到提拔至太常寺丞,并兼管文渊阁事务,但不久之后因事被贬至岭南,途中被召回时已预感到可能无法幸免,最后投水自尽。
《寄兰室》作为张羽的代表作之一,充分展现了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和情感表达的深度。首联“离思逢秋自不胜,忽看书札恨翻增”描绘了诗人在秋天感受到的离愁别绪,以及看到书信时的复杂心情。颔联“遥知雨绝林塘静,独坐高斋似定僧”则通过描绘宁静的林塘和孤独的僧人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整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展示了其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邃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