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隐

绛萼竞春华,丹光照似霞。
虎眠应守榖,莺过每衔花。
望处疑仙岛,移来是病家。
写方看子坠,曝药避阴遮。
山客留仁种,贫人寄劵赊。
茂陵那解此,徒说枣如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杏隐》是元末明初诗人张羽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精湛的诗歌技巧,也反映了其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部作品:

  1. 诗人背景
  • 张羽,字来仪,号静居,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
  • 张羽在元末担任安定书院山长,明初被征为太常寺丞,因罪贬谪岭南,途中投水自尽。他的一生虽短暂,但其诗作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 诗歌主题
  • 《杏隐》主要描绘了杏花的美丽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诗中通过描绘杏花、虎眠、莺过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美的感悟。
  1. 艺术特色
  • 《杏隐》作为一首诗,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 诗中的用词精准,意境深远,如“望处疑仙岛,移来是病家”等句,既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1. 文化影响
  • 张羽的作品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 他被誉为“吴中四杰”之一,与高启、杨基、徐贲并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 社会评价
  • 张羽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因其才华和个性而备受瞩目。
  • 他的诗歌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被视为“北郭十才子”之一,体现了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杏隐》不仅是张羽个人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末明初时期的诗歌风貌及其文化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