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答宋天章

良辰谁不乐,游子独慨慷。
慨慷亦何为,感物怀故乡。
故乡乱庶已,欲往川无梁。
安得晨风翼,鴥彼西南翔。
出门遇行客,言曾历我疆。
宫室尽为墟,城郭徒悲凉。
访子平生亲,白骨委榛荒。
君子志四海,小人怀一方。
勋名愧远图,岂必梓与桑。
游子不能答,涕下沾衣裳。
叶落粪本根,狐死首山冈。
所生良可乐,贫贱乃其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怀答宋天章》是明代诗人张羽的一首诗,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品原文:《咏怀答宋天章》原文如下:
    良辰谁不乐,游子独慨慷。慨慷亦何为,感物怀故乡。故乡乱庶已,欲往川无梁。安得晨风翼,鴥彼西南翔。出门遇行客,言曾历我疆。宫室尽为墟,城郭徒悲凉。访子平生亲,白骨委榛荒。君子志四海,小人怀一方。勋名愧远图,岂必梓与桑。

  2. 作品背景:张羽(1333年-1385年),字来仪,又字附凤,元末明初人。他曾任安定书院山长,后因事被流放至岭南,途中投水自尽。其代表作品《静居集》四卷反映了其生活和思想的转变。《答宋天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3. 主题思想:此诗主要表达了游子在外漂泊时的孤独与无助,以及面对故乡的变迁和亲人的离合所产生的感慨。通过对比“安得晨风翼”的幻想与“白骨委榛荒”的现实,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奈和悲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表明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批判。

《咏怀答宋天章》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歌,更是一种时代背景下的文化现象,它折射了元末明初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人命运的沉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理解,不仅能够更好地欣赏到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生命、对社会的深层次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