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秋官公瑞

栖迹西湖三十年,诸公海内辱称贤。
不知虚薄甘持钓,错谓麒麟不受鞭。
使节屡临青壁外,渔船长系绿杨边。
新知最苦生离别,明日明年各一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张秋官公瑞》是明代张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作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其背后蕴含的思想和情感也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1. 作品背景与创作缘由
  • 创作时间与地点:《赠张秋官公瑞》由明代张诩创作,其生活的时代背景是明朝。诗中描述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均发生在西湖地区,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
  • 创作动机:张诩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友情价值的肯定。诗中的“栖迹西湖三十年”可能寓意着作者长期隐居的生活以及对这段生活的感慨和怀念。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原文
栖迹西湖三十年,诸公海内辱称贤。  
不知虚薄甘持钓,错谓麒麟不受鞭。  
使节屡临青壁外,渔船长系绿杨边。  
新知最苦生离别,明日明年各一天。  
  • 译文: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西湖地区生活了三十年,而他的同僚们则被广泛称赞为贤人。但他却感到自己并不被理解和欣赏,甚至认为像麒麟这样的神兽也不会接受自己的行为。使节多次来到他居住的地方,而渔船则常常系在靠近绿杨树的地方。最后一句则表达了新结识的朋友因生离死别而感到的痛苦,并预言这种痛苦将持续到明年。
  1. 主题与思想内容
  • 主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反思。
  • 思想内容:通过对友人生活的观察和内心的思考,诗人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友情的重要性。他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我认知的反思,即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保持真实和自我。

《赠张秋官公瑞》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友情价值的一次深刻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中关于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智慧,同时感受到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