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十亭

森森乔木已成林,都宪犹怀故国心。
自是楚云堪入梦,何如梧岫可追寻。
寒梅雪后枝枝玉,黄菊年来树树金。
遥望十亭亭外路,几时容我一登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李十一东亭》是一首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题李十一东亭》通过具体的景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情感体验。下面是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出生于河南新郑。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为“刘白”。他的诗歌以内容贴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而著称,被誉为“诗魔”。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包括描写自然景色的山水田园诗,以及反映社会现实的政治抒情诗等。其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播,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词原文
    相思夕上松台立,蛩思蝉声满耳秋。惆怅东亭风月好,主人今夜在鄜州。

  2. 主题分析

  • 相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和连接。诗人通过夜晚的景致和声音,描绘出一幅充满情感的画面,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期待。
  • 自然景观:诗中的“东亭”和“风月”等字眼,勾勒出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 情感表达:诗人用“相思”二字点明了主题,抒发了对远方亲友的怀念之情。这种情感是普遍而深刻的,它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人们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联系的一种普遍关注。
  1. 艺术手法
  • 意象选择:诗中选用了“松台”、“蛩”、“蝉”等意象,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感,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通过这些自然物象的运用,诗人构建了一个既有现实感又有梦幻色彩的意境。
  • 情感寄托:诗人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将这份对友人的牵挂融入诗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题李十一东亭》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白居易的诗歌创作风格和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