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永思堂

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负米身虽劳,累茵肠转断。
使君此去谁得知,请听夜半啼乌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永思堂》并非是文学作品,而是由宋朝著名文学家戴复古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作品是戴复古的代表作品之一,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历史的深情。在这首诗中,戴复古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永州思范堂的景色和历史,体现了他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

《题永思堂》中的诗句“太守能延客,兹堂为我开。清池照窗户,列嶂带楼台。”通过描绘太守能够迎接宾客以及思范堂的宽敞和美丽,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场所的喜爱和自豪。这种描述不仅展示了建筑本身的特点,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这个地方的情感联结。

诗中的“剔藓观题字,披榛欲访梅”两句,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这些诗句描绘了诗人亲自来到思范堂,仔细观察题字,并想象着在梅花丛中寻找灵感的情景,这不仅显示了诗人对细节的关注,也表现了他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尊重。

“城根数株石,曾识范公来”一句,则通过提及思范堂附近存在的几棵古石,暗指历史上的名人或事件,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文化深度。这种使用历史元素的方式,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过往的尊重和怀念,也使得诗歌具有更广泛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

整首诗的结构严谨,语言简练。通过这些精心挑选的词句,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深厚感情。这种表达方式不仅显示了诗人的高超技艺,也使得整首诗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题永思堂》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通过其独特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故乡、历史和文化的深情厚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