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友人居

携书访故人,岂惮往来频。
潭净开天镜,山昏着雾巾。
林居常扫叶,石径不吹尘。
幽僻宜沦隐,时时得句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友人居》

《访友人居》是明代诗人逯昶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携书访故人的情景,体现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诗中写道:“携书访故人,岂惮往来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不畏辛苦,频繁地携带书籍访问故人的情感。“潭净开天镜,山昏着雾巾”。这里的潭水清澈如镜,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林居常扫叶,石径不吹尘。”描述了林间的小屋常常打扫落叶,而石径上则没有扬起尘土,表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幽僻宜沦隐,时时得句新。”更是强调了诗人追求隐逸生活的决心,他希望能在这种幽静的环境中不断创作,获得新的诗句。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读《访友人居》,不仅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也能领悟到作者内心深处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