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书访故人,岂惮往来频。
潭净开天镜,山昏着雾巾。
林居常扫叶,石径不吹尘。
幽僻宜沦隐,时时得句新。

【赏析】:

《访友人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五首五律之第三首。此诗写与友人相访时的情景,通过描绘山居景色和与友人的对话来表现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全诗以“携书”起兴,点明了此次访问的目的:为了拜访久别的故交,并交流一下彼此间的近况。“岂惮往来频”,表达了诗人不畏艰辛,不怕来往频繁,渴望再访的心情。“潭净”二句,写山居环境。潭水清澈如同天镜,群峰迷蒙似被雾巾遮掩。这里运用比喻,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山居环境的静谧优美。“林居常扫叶”一句,承上启下,由远而近,从外及内,写出了山居生活的特点。作者在山中居住,常常打扫树叶,不使它们堆积起来,以免影响道路畅通。“幽僻宜沦隐”,这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全诗感情的升华,诗人借友人之口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时时得句新”,这一句表明诗人在隐居生活中,时时都有佳作产生。“幽僻宜沦隐”一句,既是对友人所处环境的描写,同时也是诗人对自己所处境遇的抒发,表达了他对于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隐逸生活的强烈向往。整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