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人识己,腾口自相誉。
誉至毁亦随,忧患安能去。
庞公不入城,孔明拜床下。
识士不欲多,乃是知人者。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然后翻译,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在必要时加入关键词的解释,最后附上赏析。下面是逐句翻译及注释:

  1. 结交行
  • 结交行:指的是结交朋友的行为。”行”在这里表示一种社交活动或行为。
  1. 识人人识己
  • 识人:理解他人。”知人”是指能够洞察和理解他人的性格、想法和需求。
  • 识己:了解自己。”知己”是指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自己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1. 腾口自相誉
  • 腾口:用言辞表达。”自相誉”指人们用自己的言语来赞美自己。
  1. 誉至毁亦随
  • 誉:称赞。”毁”:诋毁或批评。”随”:随之而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赞誉和诋毁都是人们用来评价他人的手段,它们会随着人们的言论而变化。
  1. 忧患安能去
  • 忧患:忧虑和困难。”安能去”意为如何能够避免或摆脱这些困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认为,忧虑和困难是无法避免的,只能通过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
  1. 庞公不入城
  • 庞公:庞统(庞德公),三国时期蜀汉名臣,以智慧著称。
  • 不入城:不去城中居住。这里的“入城”通常指在城市中居住,而“不入城”则可能意味着远离尘嚣,隐居或远离权力斗争的场所。
  1. 孔明拜床下
  • 孔明: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智慧和忠诚著称。
  • 拜床下:在床前拜见。这句话描述的是诸葛亮对刘备(刘皇叔)的尊敬,愿意在刘备面前下跪以示敬意。
  1. 识士不欲多
  • 识士:有见识的人。”多”:过多、过盛。这句话强调了有见识的人应该谦虚,不要过于自满或骄傲,因为这些都是导致失败和误解的原因。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展示了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认知、赞誉和批评、忧患与逃避等问题,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保持清醒和谦逊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