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静涵碧,暗凉生夕波。
耘夫出畦畛,浴鸟上菱荷。
泛泛青苗阔,依依绿树多。
遥知沮溺意,无奈问津何。
【注释】
田中作:在田野中劳作。
野水静涵碧:野水静静的,倒映着碧绿的湖水。
暗凉生夕波:傍晚时凉爽的微风拂动水面,泛起了阵阵涟漪。
耘夫出畦畛:农民们开始劳作,走出田地间的界限。
浴鸟上菱荷:鸟儿在荷花上嬉戏,仿佛在沐浴水中。
泛泛青苗阔:田野中的青苗显得宽阔而稀疏。
依依绿树多:树木郁郁葱葱,繁茂而众多。
遥知沮溺意:遥想古人屈原、许由等人隐居不仕的心意。
无奈问津何:却只能感叹自己无法理解他们的行为,无法找到前进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乡村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田野景象。
首句“野水静涵碧”,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野水静静地流淌,倒映着碧绿的湖面,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这里的“静”字,既形容了水流的安静,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定。
次句“暗凉生夕波”,则进一步描绘了夕阳下的景象。夕阳斜照,湖面泛起微光,带来一丝清凉。这里的“暗凉”二字,不仅写出了夕阳的柔和,更暗示了乡村夜晚的寂静与神秘。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对农民劳作、鸟鸣、青苗和绿树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农民们在田间劳作,挥洒汗水,他们的辛勤付出带来了丰硕的果实;鸟儿在田间自由地嬉戏,给乡村增添了生机与活力;青苗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绿树则成为了大自然的守护者,为人们提供荫蔽。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最后两句“遥知沮溺意,无奈问津何”,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困惑。诗人遥想那些如屈原、许由等隐士般的人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选择隐居,追求自己的理想与信念。然而,面对现实社会的种种诱惑与压力,诗人不禁发出“无奈问津何”的叹息。这里的“沮溺”二字,既指古代隐士屈原、许由等人,又暗指现实中的隐士们。
全诗以田园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困惑。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诗歌的审美价值,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