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行石林道,还顾望海门。
日午蜃烟灭,雄涛浩浑浑。
鱼船集远步,百里腥风昏。
岸绕野塘色,潮吞沙渚痕。
危岭过九折,前登畏崩奔。
鸟啼怨山雨,山深伤客魂。
旧历宛如昨,夏木今已繁。
路难欲自慰,沽酒溪前村。
【赏析】
《石林道中》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描写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之情。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第一联:
- 诗句:客行石林道,还顾望海门。
- 译文: 在旅途中行走在石林的道路上,回头眺望着望海门。
- 注释: “石林”可能是指崎岖的山石或岩石林立之地,而“还顾望海门”表明诗人在途中不时地回首观望,可能是在寻找方向或者欣赏沿途风景。
- 赏析: 这两句话为全诗定下了行程和背景,描绘出一幅旅人在曲折的山路上行走的画面,并通过回头的动作表现出对前方景色的关注。
第二联:
- 诗句:日午蜃烟灭,雄涛浩浑浑。
- 译文: 太阳高照时的海市蜃楼消失,汹涌澎湃的大海显得浩瀚无边。
- 注释: “蜃烟”指因温差形成的海面上的雾气,当太阳照射时会蒸发消散。“雄涛”形容波涛汹涌的样子。
- 赏析: 这一联通过对比日间与夜间的景象,突出了大海的辽阔和壮观,同时也暗示了旅程的艰辛。
第三联:
- 诗句:鱼船集远步,百里腥风昏。
- 译文: 渔船聚集在远处,百里之外弥漫着一股腥味。
- 注释: “鱼船”指的是渔民的船只,这里可能是指渔港或者渔船聚集的地方。“腥风昏”描绘了空气中带着腥味和水汽的感觉。
- 赏析: 这一句表现了渔民劳作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旅途中可能遇到的环境艰苦,如海上的恶劣天气等。
第四联:
- 诗句:岸绕野塘色,潮吞沙渚痕。
- 译文: 岸边围绕着野生的池塘颜色,潮水吞没沙洲的痕迹。
- 注释: “野塘”指自然形成的小池塘。“沙渚”即沙滩上的小岛。“岸绕”表示海岸线环绕着池塘。“潮吞”描述了潮水的力量。
- 赏析: 此联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观,通过色彩和动态的细节展现了自然之美以及海洋的威力。
第五联:
- 诗句:危岭过九折,前登畏崩奔。
- 译文: 陡峭的山岭有九个弯,前面攀登让人害怕崩塌。
- 注释: “危岭”指的是危险的山路。“过九折”意味着路途艰难曲折。“畏崩奔”表达了诗人对于登山的恐惧和不安。
- 赏析: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心理感受,同时也体现了旅行中的紧张和刺激。
第六联:
- 诗句:鸟啼怨山雨,山深伤客魂。
- 译文: 鸟儿的啼叫声似乎在抱怨连绵的山雨,山势深远令人伤感,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 注释: “怨山雨”描绘了山雨带来的凄凉景象。“山深”可能是指山林的深处,给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感觉。“伤客魂”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 赏析: 这一句深化了前文的情感,通过自然景象和声音来衬托诗人内心的变化和感慨。
第七联:
- 诗句:旧历宛如昨,夏木今已繁。
- 译文: 过去的日历仿佛昨天一样,而现在夏天树木已经繁茂。
- 注释: “旧历”指过去的日历或年头。“宛若昨”表示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天。“夏木”即夏天生长的树木,通常夏季为茂盛时期。“今已繁”说明时间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
- 赏析: 这一句通过对时间的回顾,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以及对当前季节变化的感叹,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八联:
- 诗句:路难欲自慰,沽酒溪前村。
- 译文: 道路艰难想要自我安慰,就在溪边的小村庄买些酒。
- 注释: “路难”可能是指旅途中的困难或挫折。“欲自慰”表示想要通过喝酒来缓解心中的不愉快。“沽酒”即购买酒。“溪前村”指在溪流边的村落。
- 赏析: 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应对方式,通过饮酒来寻求心理上的慰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
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自然景观的诗歌,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