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墩次韵

楚畹当年种,江乡何处墩。
清风宜此老,明月共谁樽。
细采还纫佩,幽期岂负言。
汨泥应未得,无梦不沂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兰墩次韵》是明代符锡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艺术特色以及背景信息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1. 作者简介
  • 符锡,明朝诗人,其生平事迹在《兰墩次韵》中并未明确提及,但可以推测他是一位有文学造诣的士人。
  • 《兰墩次韵》的创作时间虽无确切记载,但从诗中流露出的意境与情感看,应当是在作者游历或居住于江南地区时所作。
  1. 诗歌原文
    楚畹当年种,江乡何处墩。
    清风宜此老,明月共谁樽。
    细采还纫佩,幽期岂负言。
    汨泥应未得,无梦不沂村。

  2. 诗歌内容解析

  • 楚畹当年种:这句表达了一种怀旧之情,可能回忆了曾经在楚国(古代地名)种植的情景。
  • 江乡何处墩:这里的“墩”可能是指一个地理位置或者是一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清风宜此老:清风象征着高洁的品质,表明诗人自视甚高,认为只有如此才能配得上这样的风雅。
  • 明月共谁樽:明月常常被用来象征美好的时光和宁静的生活,此处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 细采还纫佩:这里的“佩”指的是玉佩,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诗句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品德的自豪感。
  • 幽期岂负言:幽期指的是隐秘而美好的约会,这句话表明诗人期待着与他人的美好相聚,并且不会辜负彼此的约定。
  • 汩泥应未得:汨泥指的是泥沙,暗示了诗人追求高尚品质的决心,即使面临困难也不会放弃。
  • 无梦不沂村:沂村是一个地方名,可能是指诗人梦中经常去的地方,表明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乡愁和对故乡的眷恋。
  1. 艺术特色
  • 《兰墩次韵》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每一句都充满了深意,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
  • 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运用得当,使得整首诗歌不仅富有哲理性,而且富有艺术美感。
  • 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美好事物的独特感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1. 背景信息
  • 尽管目前无法得知《兰墩次韵》创作时的具体背景,但根据诗中的用典和意象,可以推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志向的作品。
  • 诗中的“楚畹”、“江乡”、“清风”、“明月”、“细采”等元素,都带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色彩,可能是诗人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下所触发的创作灵感。

《兰墩次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歌,也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审美,进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