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鳞宅送江山人

良夜琴尊兴不孤,萧然行色㟙山湖。
天涯芳草思公子,雪后春风恋酒徒。
那惜十千共举白,从来百万判呼卢。
河桥杨柳谁堪把,况复梅花正满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于鳞宅送江山人》是明代诗人许邦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许邦才(1532—1607),字殿卿,明代山东历城人,官至永宁知州,因能诗而闻名。他与李于麟相友善,并有《海右倡和集》。他的诗歌作品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
  1. 诗歌原文
    良夜琴尊兴不孤,萧然行色㟙山湖。
    天涯芳草思公子,雪后春风恋酒徒。
    那惜十千共举白,从来百万判呼卢。
    河桥杨柳谁堪把,况复梅花正满途。

  2. 诗词赏析

  • 良夜琴尊兴不孤:在美好夜晚中,琴声和美酒让人心情愉悦,没有孤独感。
  • 天涯芳草思公子:远方的风景唤起了对某个人的思念,这里的“公子”可能指的是一位远方的朋友或爱慕者。
  • 雪后春风恋酒徒:雪后的景色和春天的气息让人沉醉其中,尤其是对于爱饮酒的人来说。
  • 那惜十千共举白:这一句表达了共同分享珍贵酒具的喜悦,可能是在一个聚会上共同举杯的情景。
  • 从来百万判呼卢:这句话反映了古人在赌桌上挥舞手臂、高声呼喊的场景,充满了豪迈和激动人心的气氛。
  • 河桥杨柳谁堪把:河边的杨柳树给人以柔弱之感,而梅花盛开则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
  • 况复梅花正满途:梅花遍布的路上,意味着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能找到美好的事物。

《于鳞宅送江山人》是明代文人许邦才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自然美以及生命态度的思考。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