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桃源可避秦,卜居有地托闲身。
猿抛野果欺生客,鹿过溪斋狎熟人。
笋为经冬尝覆雪,柳因种子得留春。
何时共醉山中酒,见月方知明月旬。
寄魏季子翠微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魏季子翠微山》是明代诗人彭睿埙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在动乱时期隐居乡间的生活态度和心境。诗全文如下:
闻道桃源可避秦,卜居有地托闲身。
猿抛野果欺生客,鹿过溪斋狎熟人。
笋为经冬尝覆雪,柳因种子得留春。
诗人开篇即以“闻道桃源可避秦”起兴,用传说中避世的理想之地“桃源”来比喻自己向往的宁静生活。这种表达方式既表明了诗人追求隐逸生活的志向,也为整首诗奠定了一种超脱尘俗的情感基调。
诗人描绘了隐居生活中的两个场景,一是“猿抛野果欺生客”,描述了山林中的动物与生客之间和谐相处的景象;二是“鹿过溪斋狎熟人”,表现了自然界生物与人类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世界。
第三句“笋为经冬尝覆雪,柳因种子得留春”进一步扩展了这种理想状态,笋在冬天仍能覆盖积雪,柳树则因其种子得以延续春天的气息,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生命力。这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更是诗人对于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一种赞美和体现。
全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共存理念的追求。通过对比“猿”、“野果”、“鹿”、“溪斋”、“笋”、“柳”,诗人不仅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更抒发了内心对于宁静生活的珍视与追求。
《寄魏季子翠微山》作为一首反映明代士人隐逸生活的诗歌,不仅体现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和对自然的热爱,还传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价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